医院新闻
莆田市第一医院疫情防控医疗工作两手抓 多举措护患者安全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莆田市第一医院    阅读:

自2月19日起,莆田市第一医院除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3个科室和胃肠镜、气管镜等2项检查外,医院其他科室全部恢复门诊,运行10天来,门诊诊疗秩序井然有序。近两日,医院又恢复了口腔常规诊疗服务和眼科门诊,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实行 “一患一室”,未成年人限1名家属陪同;患者可以通过微信、网络、电话等形式预约,按预约时段就诊。

口腔门诊开诊。

当前疫情仍未结束,在这样的情况下,恢复诊疗秩序需要强力支撑,医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就诊流程,多措并举,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院长许志扬及医院党政领导靠前指挥,经常在就诊高峰时段到门诊大厅、收费处、取药窗口、产科诊室、内外科诊室、各医技检查室、体检科等查看患者就诊情况,发现问题现场办公,解决疏导患者聚集,方便患者就诊等问题。

许志扬院长到胃镜室指导急诊患者胃肠镜检查、医护个人防护等工作。

院领导许志扬、陈仙黔、周金东到医学影像科查看CT预约和检查等工作。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金桂到门诊指导预检分诊、门诊导诊和预约等工作。

院领导陈仙黔、周金东、陈国仙到门诊指导预约诊疗、患者疏导等工作

陈培红副院长到住院部查看患者陪护、关口管理等工作。

为了确保市民就诊安全,医院做足了预防措施,在新、旧大门设立体温检测点,所有进入院区的人员必须检测体温。筛查发现发热病人后进行预检分诊,有效的引导发热患者。同时,医院封闭了部分门诊楼出入口,统一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体温正常的市民进入门诊楼前,还要进行一次体温检测复查,经过2道防线才能寻医问诊。门诊导诊引导患者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同时,在各楼层显眼处和自助机、收费处、医技检查预约点、取药窗口地板上张贴“戴好口罩、保持距离、避免扎堆”等标识,时刻提醒患者按照地上标识隔开距离,避免扎堆。门诊药房还开通慢病患者专门取药窗口,方便慢病患者取药。

同时,为最大限度减少因人员聚集引发的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医院从2月8日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开通了网络门诊免费服务,方便市民群众不出门即可线上咨询,医生们都给于了耐心的解答。

医务部主任许斌介绍,为了做好住院患者管理和手术等方面的安排,医院规定各外科片区科学安排手术时间;医务人员凭员工出入证、患者凭手腕带、家属凭陪办证等出入病房;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不得擅自离院或外宿,禁止离开房间和相互探访;原则上每名患者留1名家属陪伴,重症或特殊患者留2名家属陪伴;陪伴家属需相对固定、不随意变动;住院病区内不接诊门诊病人。而且从2020年3月2日起,每天8点-10:30,全院病区执行全封闭式管理,谢绝探视。

而产科是重点急诊科室,由陈仙黔副院长指导,医院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及孕产妇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文献,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预案并进行了演练。产妇进入医院首先进入门诊大厅第一次预检分诊,若有发热但无产科情况,则就诊发热门诊;若无发热,则由孕妇专用电梯进入产科门诊,由产科门诊候诊处第二次分诊,进入正常产检流程。如若有发热或疑似病人需要住院治疗,经专门的通道到产科隔离病区,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诊疗以及分娩,细分到顺产和剖宫产分娩的预案,其中细化到产前、产时、产后产妇的管理,物品准备、专用通道设置、规定运送路线、隔离病房及产房消毒等。

陈仙黔副院长指导产科、手术室开展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演练。

医院的血液净化室也是不可忽视的疫情战场,血液净化室护士长胡慧娟介绍,血液净化室是为数不多满负荷运转的科室,一年365天周而复始地运转,透析量不会因为节假日而减少。每年春节,迎来全国各地透析者的返乡潮,透析病人有增无减。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透析者成为一群无奈的“逆行人”,免疫力低下的他们更为易感人群,每周三次,每次折返医院与家中,很容易成为流动的传染源。在特殊的工作环境,莆田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室护士也成为“最美逆行者”医护人员成为了高危的密切接触者。新冠疫情警报一拉响,省血透质控中心立即修订并颁发“血透室预防新冠应急预案”,告诉我们如何做好:预检分诊、患者和陪同人员的管理、工作人员的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品的管理、血液净化室环境管理。疫情期间,血液净化室还收治了两位其他医院疑难的新冠疑似透析者,医院认真组织专家团队会诊,及时给予检查排除新冠,并合理安排血透时间,做好终末消毒,让病人在疫情时期度过难关。

莆田市第一医院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西路449号 | 门诊时间:8:00-12:00,14:30-17:30

医疗服务咨询及预约:0594-8982060或0594-2298734 | 急诊热线:0594-2292429 | 体检热线:0594-2382176

闽ICP备11006022号

闽公网安备 35030002001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