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指南
医院相关职业病防治知识
发布时间:2013-03-14    来源:莆田市第一医院    阅读:

一、依法防控职业病

保护劳动者健康是企业的责任,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主体在企业。虽然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患职业病的风险,但是只要企业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护机制,它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职业病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减少很多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有专职人员来分管职业卫生工作,对劳动者要有岗前岗后的定期体检,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合理的实施方案,对工作场所应有定期的检测,保证劳动者有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党和国家政府一向十分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

曾发布过一系列重要决定和文件,加强尘毒治理,改善劳动条件。卫生部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为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针对存在的职业危害采取了有效的控制对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后,职业病防治工作从此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轨道,只要坚决贯彻和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加强预防职业病的宣传教育,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让工人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正确使用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才能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人们都能逐步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关注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来管理,职业病危害才会远离我们。

二、职业病的防治原则

(1)消除或控制职业有害因素,即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如改进生产工艺,使作业场所有毒有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人群中的易感者定出就业禁忌症等。

(2)早期发现病损,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3)对已得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脱离接触,进行治疗,防治恶化和并发症,促进康复。

三、职业病的分级预防

职业病是一类人为的疾病,应按四级预防措施来保护接触人群的健康。

原始级预防:原始级预防的目标是用立法手段、经济政策、改变生活习惯,避免接触已知增加发病危险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因素,以预防某一种疾病。如已知吸烟导致多种慢性病和加剧职业病(尘肺),则用改变国家经济政策,禁止青少年吸烟,创建无烟学校、工厂等预防策略。对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应在切实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的基础上进行。

第一级预防义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牛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应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对化学和物理因素,国家制订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10),应作为共同遵守的接触限值或“防

线”和预防措施的准则,这在职业病预防方面,常起到有效的作用。对人群中处于高危的个体,可依据职业禁忌证进行检查,凡有该职业禁忌证者,不得参加该工作。

第二级预防义称发病预防,足早期检测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第一级预防措施虽然是理想的方法,但实现时所需费用较人,有时效果不理想,仍然可致病,所以第二级预防成为必需的措施。

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休格检查,以早期发现病损而予及时预防。此外,还有长期病假或外伤后复工前的检食及退休前的检查。定期体格检查的间隔期可根据下列原则而定:①疾病的自然演变、发病快慢和严重程度;②接触的职

业危害程度:③接触人群的易感性。体格检查项目可用特殊的生物检测方法作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检查或x线肺部摄片,常用作对接触粉尘作业者的功能性和病理性改变的指标;其他如心电图、脑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和听力检查等,均可作为早期的特异性检查方法。

第三级预防是对职业病患者的及时诊断、治疗和康复。其原则有:①对已受损害的接触者应调离原有工作岗位,并予以合理的治疗;②根据接触者受到损害的原因,推动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的改善;③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

除对极少数的职业中毒能采用特殊的解毒药治疗外,大多数职业病主要依据受损的靶器官或系统,用内科治疗原则,给予对症综合处理。特别对接触粉尘所致肺纤维化的病损,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予以逆转。所以处理对策,还在于全面执行四级预防措施,做到早期检测、

及时预防、早期处理、合理补救。

四、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化学性困素

(1)生产性毒物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称为牛产性毒物。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铅、汞等金属类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2)生产性粉尘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问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如矽尘、滑石尘、电焊烟尘、石棉尘、聚氯乙烯粉尘、玻璃纤维尘,腈纶纤维尘等。

2.物理性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高温,如热油泵房、催化剂生产的焙烧岗位、加氢催化剂反应器内操作、夏天进人油罐车或油槽车内作业等;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库。

(2)噪声,如:来自机械力(固体或液体表面的振动),气体湍流,电动力及磁动力等。如催化“三机”室、加热炉、高压蒸汽放空、泵、球磨机、粉碎机、机械传送带、电气设备等。

(3)振动,如:循环压缩机转动;使用风动工具,如锻锤、风锤;电锯、捣固机;研磨作业的砂轮机、铣床、镟床;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火车等。

(4)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表,如料位计的Y射线等。

(5)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热处理时的高频电磁场,电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时产生的紫外线,加热金属、玻璃时产生的红外线等。

3.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的是由蜱传播的一种森林脑炎病毒等。

4.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问,有的一天工作10-12h,连续10d、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2)劳动精神过度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氢,高压,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安排不当如超负荷的加班加点,还有检修时的工业探伤工作量往往过大。

(4)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疲劳,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

5.卫生条件和技术措施不良的有关因素

(1)生产场所设计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有毒与无毒岗位设在同一工作间;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2)防护措施缺乏、不完善或效果不好,如:一些包装厂房或操作岗位,往往缺乏防尘、防毒、防噪声等措施,特别是聚丙烯粉料、硅酸铝催化剂等包装时粉尘飞扬。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铆工与焊工在同一厂房作业,铆工有耳塞防噪声,但焊工却没有;焊工有防紫外线的面罩,保护眼睛,铆工却没有。

(4)自然环境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长时间头部受照而发生中暑。

(5)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漏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人了氯气;化肥厂的氨气泄漏,同样,也可使处于下风侧的其他工种工人受害。

五、职业健康检查与-般健康检查有什么不同

一般体检是用人单位和工会组织对非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的身体检查,属常规体检。按职称、职务、年龄段或女工分组,检查项目不尽相同,以查五官科、心、肝、肾、肺、泌尿科、妇科等为主,以发现常见病,早期治疗,其目的是保护员工的健康。

职业健康检查与一般体检不同:

(1)职业健康检查针对性强。如就业前的健康检查是针对你将从事的有害工种的职业禁忌进行;

(2)职业健康检查特殊性强。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的健康损害都不同,各有其特点,如粉尘作业,主要是呼吸系统的损伤,要做x线胸片、肺功能检查等;接触铅作业者,除做一般健康检查外,一定要做尿铅、血铅等。

(3)职业健康检查政策性强。《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要做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要依法办事;

(4)职业健康检查不是所有医院都能进行。应由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否则检查结果无效。

六、职业性体检注意要点

用人单位应当对下列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一)对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二)根据劳动者存岗期间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安排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三)对准备脱离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或者岗位的劳动者,或者解除、终止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四)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离岗后不再从事原职业病危害作业但仍有可能产生慢性迟发性健康损害的劳动者进行离岗后医学随访。

(五)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可能产生急性健康损害的劳动者进行应急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四类人员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

◆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职业健康监护的丰要目的是什么? 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职业禁忌征、动态观察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早期发现职业病人。

七、个人防护用品有哪几种类型,各起什么作用?

个人防护用品在预防职业危害的综合措施中,属于第一级预防部分。当劳动条件尚不能从设备上改善时,还是主要依靠防护手段。在某些情况下,如发生中毒事故或设备检修时,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可起到重要的防护作用。

个人防护用品有防护服装、防护鞋帽、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及眼镜、隔音器、呼吸防护器、皮肤防护剂等。

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有隔热屏蔽和吸收过滤的作用。起到隔热和屏蔽作用的有防护服装、口罩、帽、于套、防护面具、隔音器等。例如,根据接触职业的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可以分别装备防尘、防酸碱腐蚀、防高温辐射和防放射性物质粘污的防护服装等;根据噪声的频谱和强度可装备内耳或外耳隔音器等,用以减小劳动者直接接触或受污染的程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起吸收和过滤作用的有防护眼镜和呼吸防护用具。例如,防护眼镜片可选择地吸收过滤紫外线等;过滤式防毒面具能吸收过滤有毒气体和粉尘等。

在选择个人防护用品时,不仅要注意防护效果,还应考虑是否符合生理要求,便于使用。在使用时还需加强管理和检查维护,才能达到应有的防护效果。

八、使用防护用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用品,绝不能选错或将就使用,以免发生事故。

(2)对使用防护用品的人员应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能充分了解使用的目的和意义,认真使用。对于结构和使用方法较为复杂的用品,如呼吸防护器,宜进行反复训练,使其能迅速使用。用于紧急救灾的呼吸器,要定期严格检验,并妥善存放在可能发生事故的邻近地点,

便于及时使用。

(3)妥善维护保养防护用品,不但能延长其使用期限,更重要的是能保证用品的防护效果。耳塞、口罩、面具等用后应以肥皂、清水洗净,并以药液消毒,晾干。净化式呼吸防护器的滤料要定期更换,以防失效。防止皮肤污染的工作服用后应集中洗涤。

(4)防护用品应有专人管理,负责维护保养,保证个人防护用品充分发挥其作用。

九、防护服有什么作用?

防护服丰要有防止热辐射以及化学污染物损伤皮肤或进入体内的作用。

(1)防热服可分为非调节和调节两种。

①非调节防热服以具有良好反射特性,能反射辐射热而起到隔热作用的铝箔隔热服为代表。这种防护服配有涂金属膜的反射镜片的铝箔帽盔、于套、靴。使用这类防护服必须经常注意保持表面光亮洁净,否则将失去反射辐射热的效能。石棉防热服导热系数小,隔热性好,

但太重,穿着后操作不便。白帆布防护服虽防辐射热作用远不如前两者,但具有经济耐用的特点,目前使用比较广泛。

②调节防热服是一种服内装有若干冰袋的冷冻服,这种冷冻服是一个背心,背心前后的口袋内装有金属扁罐,罐内装有低温无毒的盐溶液,当盐溶液升温时可以调换。这种扁罐也可以放在安全帽内,在高温强辐射环境下劳动时可以使用。

(2)防化学污染服防酸碱对皮肤的伤害,常以丙纶,涤纶或氯纶等面料制作。防化学物进入机体的防护服,常用各种对所防护物质不渗透或渗透率小的聚合物,涂于化纤或天然纤维织物上制成。

十、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有什么作用?

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主要防护眼睛和面部免受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等电磁波的辐射,粉尘、烟尘、金属和砂石碎屑以及化学溶液溅射的损伤。

(1)防护眼镜常用柔韧的塑料和橡胶制成,框宽大、足以覆盖使用者的眼睛。

防固体碎屑的防护眼镜,主要用于防御金属或砂石碎屑等对眼睛的机械损伤。眼镜片和眼镜架应结构坚固,抗打击。框架周围装有遮边,其上应有通风孔。防护镜片可选用钢化玻璃、胶质粘合玻璃或铜丝网防护镜。

防化学溶液的防护眼镜,主要用于防御有刺激或腐蚀性的溶液对眼睛的化学损伤。可选用普通平光镜片,镜框应有遮盖,以防溶液溅入。

防辐射的防护眼镜,用于防御过强的紫外线等辐射线对眼睛的危害。镜片采用能反射或吸收辐射线,但能透过一定可见光的特殊玻璃制成。镜片镀有。光亮的铬、镍、汞或银号金属薄膜,可以反射辐射线;

蓝色镜片吸收红外线,黄绿镜片同时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无色含铅镜片吸收x射线和丫射线。

(2)防护面罩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防固体屑末和化学溶液溅入眼及损伤面部的面罩,用轻质透明塑料制作,多用聚碳酸酯等塑料,罩面两侧及下端分别向两耳和下额下端朝颈部延伸,使面罩能更全面地包覆面部,以增强防护效果。

②防热面罩除防热服中提及铝箔面罩外,也可用单层或双层金属网制成,但以双层为好,可使部分辐射被遮挡而在空气中散热。如能镀铬或镍,则可增强反射防热作用,并能防止生锈。

③金属网面罩也能防微波辐射。

④电焊工用面罩,用一定的厚度的硬纸纤维制成,质轻,防热,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面罩。

十一、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现场如何急救?

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使大批人员受到毒害,病情往往较重。因此,现场及时有效的处理‘亏急救,对挽救患者的生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迅速脱离现场。将受害人员移离事故现场至上风向安全地带,以免毒物继续浸入。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吸入中毒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被酸、碱灼伤或被易于经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鞋袜,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清洗。

(3)心肺脑复苏。对呼吸、心跳停止者,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

(4)对意识丧失者,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变化,及时除去口腔中异物。

(5)特效解毒剂的应用。对有特效解毒办法的中毒,解毒治疗开始越早越好。

存采取上进措施的同时,应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处理。 。

十二、X线防护措施

x线穿透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若接触的x线量过多,超过容许曝射量,就可能产生放射反应,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放射损害。但是,如X线曝射量在容许范围内,一般影响极小。人们不必因为辐射而拒绝必要的X光和CT检查,更4不必为此连医院的放射科的区域都不敢进。

技术方面:可以采取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原则。屏蔽防护是指使用原了序数较高的物质,常用铅或含铅的物质,作为屏障以吸收不必要的X线。距离防护是指利用x线曝射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这一原理,通过增加X线源与人体间距离以减少曝射量。

从X线管到达人体的X钱,有原发射线和继发射线两类,继发射线是原发射线照射穿透其他物质过程中发生的,其能量较原发射线小,但影响较大。通常采用x线管壳、遮光筒和光圈、滤过板、荧屏后铅玻璃、铅屏、铅橡皮围裙、铅手套以及墙壁等,进行屏蔽防护。增加人体与x线源的距离以进行距离防护,是简易的防护措施。

患者方面:没有特别需要陪护的患者,家属不必一起跟去做检查,这样受辐射完全不必要。医务人员不能因为患者和受检者仅仅是来医院检查一次而忽略对他们的保护;受检者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合理的医疗照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X线曝射和超过容许量的曝射,应选择恰当的X线检查方法,设计正确的检查程序。每次X线检查的曝射次数不宜过多,也不宜在短期内作多次重复检查(这对体层摄影和造影检查尤为重要)。在投照时,应当注意投照位置、范围及曝射条件的准确性。对不需要检查的部位应穿戴防护用品(铅围裙、铅围脖、铅帽、铅眼镜、铅手套、牙科防护裙等)遮盖。

放射线工作者方面:应遵照国家有关放射护卫生标准的规定制定必要的防护措施,正确进行X线检查的操作,认真执行保健条例,定期监测射线工作者所接受的剂量。在X线环境工作时要穿戴铅围裙、铅围脖、铅帽、铅眼镜、铅手套、铅面罩及性腺防护等,并利用距离

防护原则,加强自我防护。

十三、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放射性防护

一般性防护

(1)X线机的固有防护:X线机的固有安全防护性能是X线防护的最重要环节。球管管套、遮光器应不漏射线,窗口装有铝滤过板,有用线束进入患者皮肤处的空气照射量率应小于6Wmin。特别是用床上球管透视时,X线球管及其附件如有辐射线泄漏,工作人员及患者

将受到直接辐射。

(2)时间防护:尽量缩短X线的辐射时间。在介入手术前要拟订严格的操作程序,了解患者的有关资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曝光。术中操作的累计曝光时间不应超过30min,优化最佳投照条件,避免重复照射。

(3)距离防护:利用增加术者与辐射源(即球管焦点)和散射体(即受检查)的距离,减少术者所受辐射剂量,距离每增加1倍,辐射剂量减少3/4,透视曝光时除术者及主要助手,其他人员应远离,避开X线辐射源。

(4)屏蔽防护:在射线源与工作人员之间设置屏蔽,减少或消除射线的辐射,如果屏蔽(如图1-8一1)、铅衣、铅围裙、铅帽、铅眼镜、铅手套等。

工作人员防护

(1)工作人员应佩带射线剂量检测器,每月报告1次个人接触的辐射剂量,介入工作人员每年接触的定量不应超过5%,为了限制x线辐射剂量,根据介入手术室设备和防护条件,可适当限制术者的手术次数。

(2)工作人员应执行防护规章制度,穿铅衣、戴铅围领和防护眼镜。随时调整遮线器,尽量缩小照射野,严禁工作人员身体任何部位进入照射野。

(3)定期进行防护检查,工作人员每月检查血常规1次,每年系统体检1次。

(4)适当增加营养,增加室外活动,避免过于劳累。合理排班,严格休假管理。

患者防护

降低受检者受照射剂量是患者防护的关键,如工作人员技术熟练,选择最佳条件,合理使用遮光装置和滤线器、采用屏蔽防护以及体位防护、用铅制品遮盖非照射野(特别应保护生殖器及胎儿)等以减少患者射线辐射量。

十四、巧用膳食也能防职业病吗?

工业生产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污染,如能科学地安排保健膳食,则可有效地抵御职业病危害。

粉尘作业工人可常吃些猪血。猪血中的血浆蛋白经胃酸的分解,能产生一种可润肠解毒的物质,有利于体内尘毒的排出。

接触铅或铅粉的工人,最好每天喝l一2杯牛奶,并常吃大蒜及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牛奶中的蛋白质能与铅结合成一种不溶性的化合物,大蒜中的某些有机成分能结合铅,维生素C可与铅结合形成溶解度低的抗坏血酸盐,水果中的果胶物质可使肠道中的铅沉淀,

从而减少机体对铅的吸收。

接触苯的工人适宜吃些高蛋白、高糖、低脂肪及富含维生素B、C的食物。高蛋白饮食可促使苯氧化,增强肝脏释毒功能。高糖类可促进苯的衍生物从体内排出。维生素C可缩短出血、凝血时问,防止白细胞降低。控制脂肪摄入量可减少苯在体内的积蓄和吸收。

接触磷的工人应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瓜果和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接触汞的工人,平时可多吃胡萝b,胡萝b有加速体内汞离子排泄的功能。

接触砷、接触氰化物等有毒物质者,可在平时多吃一些绿豆,绿豆是一种良好的解毒剂。

接触锰者可多吃些含铁丰富的食物。

镉作业:提高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供给量。

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如能注意在膳食中补充维生素B1、B2、B6等,对于预防听觉器官的损伤,改善听力,减轻噪声疲劳等大有益处。

高温作业:提高无机盐和水溶性维生素供给量;适当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各类营养物质。

低温作业:提高脂肪供给量;适当增加蛋白质、各类维生素和食盐。

振动作业:增加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的供给量;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C和水溶性维生素。

和放射线打交道的人应常吃些蛋白、豆类和奶类等高蛋白食品,以补充因放射性损害引起的组织蛋白质的分解。

生物因素作业:提高蛋白质的供给量;适当增加维牛素C、A和锌。

十五、日常生活中的解毒物质有哪些?

由于环境污染和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人体内往往聚集大量的有毒物质,一旦这些有毒物质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会造成对人体的损害,所以我们应该在日常饮食中注意食用一些解毒食物,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下面介绍几种日常生活中的解毒物质。

(1)绿豆:祖国医学认为,绿豆性味甘寒,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对重金属、农药中毒以及其它各种食物中毒均有防治作用。加速有毒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向外排泄,绿豆汤是最好的解毒水剂。因此,经常接触铅、砷、镉、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者,在日常饮食

中尤其应多吃些绿豆汤、绿豆粥、绿豆芽。

(2)猪血: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猪血有利肠通便、清除肠垢之功效。现代医学证实,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能产生一种解毒、清肠的分解物,这种物质能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生化反应,然后从消化道排出体外。

(3)海带:中医认为海带性寒、味咸,功能软坚散结、清热利水、去脂降压。现代医学认为海带中的褐藻酸能减慢放射性元素锶被肠道吸收,并能排出体外,因而海带有预防白血病(血癌)的作用,对进入体内的镉也有排泄作用。

(4)茶叶:茶叶的解毒作用,早在《神农本草》中就有记载。现代医学认为,茶叶具有加快体内有毒物质排泄的作用,这与其所含茶多酚、多糖和维生素C的综合作用是分不开的。

(5)无花果:为水果中之佳品,富含有机酸和多种酶,具有清热润肠、助消化、保肝解毒功效。近年来发现,无花果对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氯化氢及苯等有毒物质有一定的抗御能力。

(6)胡萝b:胡萝b也是有效的解毒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胡萝b素,食后能增加人体维生素A,而且含有大量的果胶,这种物质与汞结合,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体内汞离子的排除,故有驱汞作用。

莆田市第一医院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西路449号 | 门诊时间:8:00-12:00,14:30-17:30

医疗服务咨询及预约:0594-8982060或0594-2298734 | 急诊热线:0594-2292429 | 体检热线:0594-2382176

闽ICP备11006022号 | 闽公网安备 35030002001079号